芜湖市住建局关于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8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6-28 09:53信息来源: 芜湖市住建局阅读次数: 字体:【  

席蔚菁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推进助残帮扶工作

2023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以来,市残联为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提升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意识,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我市借助法律施行之日的关键时点,通过媒体宣传、学习培训、举办宣传活动仪式等多种方式宣传无障碍环境理念,普及无障碍环境知识,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一是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力度。芜湖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印发《芜湖市学习宣传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方案》,市残工委成员单位组织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大宣讲,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积极形成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合力,切实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便利。二是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系列活动。为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切实保障市民出行“脚下安全”,围绕打造最干净城市“安全、有序、设施完好”的目标,2024 年 5 月,市残联、市城管局实施“无障碍设施整治提升行动”,本次行动聚焦全市城区主次道路、公园等公共区域盲道及缘石坡道破损、占道经营、乱堆物料侵占盲道等问题。2023 年市残联、市干净办联合举办芜湖市“有爱无碍”随手拍公益活动;市残联、市文联联合举办“无障碍建设成果”摄影作品大赛、“我与无障碍”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大众关心关注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争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和文明城市的监督员。芜湖市残联联合兴业银行芜湖市分行举办“心手相连 聋健融合”金融系统首届手语交流培训班,帮助听障人士在银行业务办理过程中,因语言沟通障碍导致办事困难问题。三是组织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缓解居家照护压力、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是以“小切口”解决困难重度残疾人“大烦恼”的民生实事,是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各级残联积极采取措施,争取经费投入,2024 年将为全市 1400 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切实解决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有效改善了残疾人居家生活环境,提高残疾人居家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二、编制专项规划,落实无障碍建设规范要求

2021年10月,市住建局开展《芜湖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规划提出了三类建设:无障碍设施、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十二项任务: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建筑、广场和绿地、居住区及居住建筑、公共停车场(库)、无障碍网络信息、公共服务信息、无障碍智慧应用建设、家庭无障碍改造、无障碍社区功能等,包含无障碍公交设施、无障碍景区设施、无障碍康复设施建设内容。

市住建局在市政道路项目前期工作中,按《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等要求,在市政道路设计、建设阶段严格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施工图审查时,审图单位对施工图进行结构安全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内容的审查,其中包括无障碍设计规范。组织包括市民政局部门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和专家,对全市列入计划的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案开展了联合审查,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在设计方案时按照《芜湖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规定因地制宜的保证养老服务用房的使用面积,小区外部空间应充分考虑“适老化”,按照易识别、易到达、无障碍、保安全的原则,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进行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22年我市改造125个老旧小区,完成加装电梯67台,2023年计划改造104个老旧小区,完成加装电梯118台。2024年计划改造完成小区79个,涉及居民17967户,940栋,计划改造建筑面积182.48万平方米。计划加装电梯100台。

市自规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2018版)》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2022年4月制定出台了《芜湖市规划建筑设计管控导则》。对无障碍设计提出明确要求并在规划管理工作中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应考虑环境适老化设计,如主要公共活动区域,应完善无障碍设施,增加无障碍坡道,休息座椅留有轮椅停留空间,方便特殊人群使用;缩短小区内部步行通行距离;社区内部车行道路连贯,与住宅建筑楼道口相接,能满足救护车辆通达。要求注重建筑适老化设计,如小区内公共建筑、住宅楼入口处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住宅公共空间(走廊、门厅、楼梯间等)尺度适当放大,方便轮椅及救护担架通行,地面应考虑防滑、防摔等安全措施。

2022年底,根据省住建厅、民政厅《关于组织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市住建局、市民政局会同各县市区,积极推进完整社区试点创建工作。完整社区标准对社区无障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住宅和公共建筑出入口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公共活动场地、道路等户外环境建设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具备条件的居住社区,实施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低位服务柜台、信息屏幕显示系统、盲文或有声提示标识和无障碍厕所(厕位)。”我市已申报镜湖区建杨社区、镜湖区北门口社区、湾区东湖社区、弋江区铁桥社区、无为市城东社区、无为市金河社区6个完整社区,开展试点创建工作。下一步将按“到203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完整社区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要求,全面推进完整社区创建工作,提升无障碍社区覆盖率。

三、加强道路无障碍设施管养,维护交通秩序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养护好无障碍设施是基础性民生工作,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市城管局历来高度重视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一是提升无障碍通行环境。为畅通城市慢行系统、提高人行道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自3月份开始,围绕完善人行道无障碍设施、整治人行道上不规范井盖等重点任务,市城管局会同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经信局等部门组织开展了“群众脚下安全”专项整治行动。5月份,市残联、市城管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无障碍设施整治提升行动。今年以来,已修缮破损、坑洼不平的人行道和盲道共615处,维修人行道上各类缺失、凸起、下沉、晃动弹跳的井盖622个,无障碍通行环境不断提升。二是强化人行道空间管理。利用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通过网格化管理、采集员现场收集,结合马路办公、行走芜湖、日常上路巡查等方式,收集占道经营、非机动车乱停放等影响人行道通行的问题,强化问题督查整改,形成常态长效治理机制,保障人行道无障碍设施畅通。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继续加大对市政道路人行道无障碍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力度,确保无障碍设施通行状况良好。一是强化施工质量监管,在涉及人行道无障碍设施范围内的挖掘市政道路施工项目中,监督施工单位提高复路质量,确保无障碍设施通行质量。二是强化无障碍设施养护管理,督促养护单位严格落实无障碍设施日常巡查检查、养护维修等制度,及时修复坑洼破损、高低不平的盲道,确保通行安全。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对占用人行道经营、堆放杂物、非机动车乱停放等问题,加强日常检查巡查力度,通过现场劝阻、行政处罚等措施进一步净化人行道通行环境。

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的通行路权,营造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对于机动车占用盲道的行为,公安交警部门通过加强监管,巡查清理违法停车,加大对机动车占用城市盲道的停放的违法行为的管理,常态化开展违停整治。一是深入周边道路以及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点位进行调查排摸的同时,安排执勤人员进行巡查,及时清理违停车辆。加大警力投入,采取高峰站点与平峰巡逻相结合、教育劝阻与依法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对违停车辆进行“拉网式”清查治理,及时制止纠正乱停车辆行为。通过视频点位系统对早晚高峰时段和重要路段加强视频巡逻力度,对重点区域、红绿灯路口、学校周边、市场周边等严重影响道路通行的机动车违停行为,坚持“零容忍”,及时通知人员到现场张贴违停告知单,及时录入交通违法处罚系统,在执勤中发现驾驶员在现场并能够立即离开的,一般予以口头批评教育,并在执法过程中坚持管宣并重、文明执法,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二是注重引导,在安全宣传上下功夫,联合街道社区、企业、小区物业开展宣传。通过进小区、走访沿街商铺的方式,大力宣传违法停车的危害,并号召居民将机动车停入小区内部停车场。通过微信、微博不断曝光违法行为,通过不间断的宣传慢慢树立起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从而引导广大驾驶人自觉摒弃交通陋习,养成文明交通的良好习惯。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多部门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住建、自规、城管、残联等部门,下一步工作中,市住建局将会同各部门,逐步加大无障碍建设宣传、无障碍设施、无障碍信息交流等建设力度,为特殊人群创建安全、便捷的居住、生活环境。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市住建局规划发展科

联系电话:5905170

 

 

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