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2025年工作计划
(一)围绕“稳市场、防风险、优供给”,加快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
一是有力稳定市场供需。抓好既有政策的落实,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减轻居民购房压力。针对新招引大学生、进城农民等新市民群体加大政策宣传,助力新市民实现安居。继续开展购房促消费活动,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房票政策宣传力度。
二是有力推进住房保障。有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分批发放紫云英青年英才租房补贴、公租房租赁补贴。
四是有力建设“好房子”。建设“三好”(规划设计好、工程质量好、运行维护好)房子,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安全”住宅建设。
五是有力提升物业服务。持续开展物业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信息平台作用,以屋面渗漏外墙脱落维修、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补建等为重点,补齐小区设施短板。创新“红黄牌预警+记星激励”机制,实施“好服务”物业模式,加快推动“好小区”建设,打造物业服务“芜湖样本”。
(二)围绕“增动能、提品质、促转型”,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赋能建筑业提质增效。持续招引优质建筑业企业落户,持续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支持本地企业申报特级资质。鼓励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引导建筑企业与建筑类高等院校合作。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违规“挂证”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以持续向好的建筑市场秩序为企业稳步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智能建造,有序推进BIM技术全过程集成应用。推动绿色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提升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积极推广装配式建造,深化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场景和经验。
三是着力提升工程质量。推行“一桩一码”监管机制,进一步推进住宅工程业主开放日制度。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积极推行住宅工程质量保修保险、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加强工程消防审验监管,持续整治消防审验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精品工程战略,积极培育芜湖龙湾长江隧道、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
(三)围绕“强功能、补短板、激活力”,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一是加快城市更新步伐。争创国家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构建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持续推进滨江、环镜湖、三湖等片区成片更新。推进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老旧街区(厂区)转型提质等工程。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十四五”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目标。
二是推进城市“里子”工程建设。加快改扩建利民路水厂进度,继续推进居民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漏损控制“补短板”更新改造项目,持续开展城镇燃气管道排查整治,新建改造老旧燃气管道,推动燃气远传报警器更换工作。加快提升移动排涝能力,有序推进城区管网攻坚战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质效。
三是着力提升水环境成效。稳步推进水环境巩固提升“1+8”专项行动,打好海绵城市建设收官战,全力实现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四是全面提升乡村住房品质。深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扩大建造业互联网试点成效,不断完善“芜优建”农房建设服务平台功能。
五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积极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快“范罗山-雨耕山”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进度。持续推进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
(四)围绕“抓重点、见成效、促发展”,加力推进人民城市建设。
一是谋划实施建设项目。持续开展人民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攻坚活动。推进芜湖龙湾长江隧道等市政道路建成;推进中江大道北延等市政道路开工建设;做好港湾路东延等市政道路前期工作。
二是接续开展专项行动。实施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行动。推进奇瑞物流保障工作,动态调整落实《服务奇瑞物流保障工作专班任务清单》,推进任务按序完成。推进中心城区中小学建设和高标准厂房建设。
三是加强全生命周期管控。严格落实三级调度、“三点一约谈”等工作机制。
(五)围绕“夯基础、抢机遇、守底线”,增强城乡建设本质安全和治理水平。
一是坚持依法治建。持续加强《芜湖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宣传,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推进公正规范文明执法,加强法治宣传。
二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数字化,试点实施施工图BIM审查,实现工程审批证照、签章电子化。整合综合窗口及线上平台,推进全生命周期线上归集。深入推进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
三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推行安全包保、跟班巡查、工程监理、安全管家、提级办理、联合惩戒等 “六项制度”。深化“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互动信息系统”应用,全面构建施工安全数字化监管体系。强化燃气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城镇燃气安全风险排查整治行动,防范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事故。全力保障住房安全,重点整治D级危险住房。